所长信箱   |    信息公开   |    内部办公   |    内部办公(旧)   |    ARP   |   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   |    ENGLISH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业务动态
业务动态

第三届全球海斗深渊生物地质环境国际会议召开

文章来源:杜梦然  |  发布时间:2025-10-14  |  【打印】 【关闭

  

2025年9月27日至30日,第三届全球海斗深渊生物地质环境国际会议在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召开。会议由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金砖国家深海资源国际研究中心、南丹麦大学国家深渊中心、智利康赛普西翁大学千年海洋研究所、新西兰地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指导单位包括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三亚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图1 第三届全球海斗深渊生物地质环境国际会议开幕

第三届全球海斗深渊生物地质环境国际会议是中国发起并主导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首次会议,也是联合国海洋十年认证的一项“十年活动”。会议围绕深渊地质、环境与生命科学三大主题,设置多场专题报告与深渊专题讨论,涵盖深渊科学多学科基础研究、深渊探索前沿技术和跨学科应用。

来自中国、丹麦、智利、新西兰、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秘鲁、库克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5个国家的70余家科研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参会,共同就全球深渊科学探索、技术合作与未来发展展开深入交流。中外专家学者不仅展示了各自在深渊生命、地质和环境领域的最新成果,还就深渊重大科学问题凝练、全海深探测技术研发、国际合作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图2 与会专家开展深入交流

深渊特指深度超过6000米的深海区域。全球共分布有37条深渊,以高压、低温、无光、地质构造活跃和生态系统独特而著称,被认为是海洋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然而,受制于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的限制,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与地质过程的认知仍十分有限。

近年来,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海南省的支持下,中国深渊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深渊团队已完成马里亚纳、雅浦、克马德克、蒂阿曼蒂那、瓦莱比-热恩斯、爪哇、千岛-堪察加、阿留申、普伊斯哥等九条全球主要深渊海沟的载人科考,创造多项世界纪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

为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多国科研机构共同发起“全球深渊探索计划”,旨在搭建国际深渊科学合作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与成果共享,推动全球深渊科学可持续发展。该计划于2025年6月正式获得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执行委员会批准,并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启动。

3 “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启动仪式

会议期间召开了“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第一次指导委员会会议,专家委员围绕联合航次实施、数据与样品共享、深渊中心建设等议题进行了讨论,期待通过持续的合作与创新,构建更加开放、互信、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共享,推动全球深渊科学的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也是第三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5)的分论坛之一。作为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深海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也彰显了中国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和深海科学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未来,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汇聚国际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深渊科技发展。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