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视频技术是深海化学、生物、地质现象及人类深海活动最直观的观测与记录手段。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视频技术研究室,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科院先导专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以及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撑下于2016年3月成立的。
主要研究方向:
深海视频摄录装备、摄录灯光系统、摄录运载系统研制;深海无线光通信技术与视频直播技术研究;深海光学特性研究;深海全景/3D视频预处理、虚拟现实处理技术研究等。
研究团队:
许惠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孙科林,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杨景川,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全向前,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李 勃,博士,工程师;
张 兵,硕士,工程师;
李 晨,硕士,工程师;
刘国喜,硕士,工程师;
刘凯斌,硕士,助理工程师;
王晓蝶,学士,项目助理;
徐鑫霖,博士研究生,在读;
罗伟强,硕士研究生,在读;
王博俊,硕士研究生,在读;
徐子硕,硕士研究生,在读;
魏宇聪,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成果简介:
1、“蓝眸”深海影像摄录系统
“蓝眸”号是在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深海影像摄录系统研究”支持下成功研制的。该系统由深海超高清3D相机、全景高清相机、深海照明系统、深海有线/无线光通信系统、深海着陆器平台等部分组成,具备深海超高清视频实时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能力。完成了在南海3000米级海域与“深海勇士”号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联合作业,完成了“蓝眸”号将“深海勇士”号在3000米海底科考作业现场实况进行超高清影像摄录,并实现“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舱内潜航员与水面母船间的实时高清视频对话。该系统的成功研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视频直播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全海深视频直播系统
全海深视频直播系统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全海深视频采集、传输、处理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项目支持下成功研制的。该系统由“沧海”号视频直播着陆器、“凌云”号视频直播着陆器、深海中继器、水面控制系统和卫星直播系统五部分组成。其中,“沧海”号视频着陆器搭载了项目组研制的全海深超高清3D相机、全海深超高清相机、全海深微光相机、全海深照明系统、全海深无线/有线光通信系统等部分,具备全海深超高清视频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直播功能。于2020年11月,与“奋斗者”号开展联合海试作业,将其在万米海底进行科考作业的过程,向全国人民进行了世界上首次万米海底的高清视频实况直播和科普教育;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万米海底“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舱内潜航员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的实时高清视频对话。此次成功示范应用,不仅对我国全海深科考提供视频技术与装备支撑,同时对我国广电领域在深海进行高质量的电视信号制作、传输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该成果向建党一百年周年献上一份贺礼,彰显我国综合国力、深海技术与装备实力,极大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联合实验室简介:
1、深海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实验室
IDSSE-NOITOM深海虚拟现实技术联合实验室是由中科院深海所与海南诺亦腾海洋研究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以海洋信息数据可视化应用为首要研发方向,对深海科考数据进行集成深化研究,积极探索深海科学数据处理及高维可视化技术研发,服务于深海科学研究,逐步开展海洋可视化数据库及共享研读平台的创建。实验室结合海洋科普的社会需求,采用VR技术可视化输出等形式,更好的推进海洋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联合实验室由郭瑽高级工程师(海南诺亦腾海洋研究院)担任主任,负责实验室发展规划、日常运行、管理等工作。
2、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
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是上市公司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联合共建的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3月,定位为海洋照明领域前沿创新研发中心及中试试验基地,以科技创新驱动我国海洋照明产业的落地与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
载人潜水器探照灯、无人潜水器摄像灯、水产养殖灯、集鱼灯、海洋牧场辅助灯等灯具的开发及研究;激光照明技术研究;深海照明电源驱动技术开发;水下光学传播特性研究;光场分布研究等。
研究团队:
孙亚俊,学士,工程师;
陈启斌,学士,工程师;
王 琦,硕士,助理工程师;
王绥亮,硕士,助理工程师;
王绥腾,硕士,助理工程师;
符其朕,学士,技术员;
徐文喜,学士,技术员。
Copyright©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备案证号:琼ICP备13001552号-1
琼公网安备 46020102000014号
地址: 三亚市鹿回头路28号 邮编:572000 网站维护:深海所办公室 邮箱:office@idsse.ac.cn